[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简体 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廉政聚焦 > 廉洁文化 正文
 
从红船到复兴巨轮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日期: 2017-11-10 18:48 [打印]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从上海石库门到延安窑洞门到北京天安门,从嘉兴红船到远洋巨轮到复兴航母,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沿着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遵循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始终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再一次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南湖红船边,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他指出:“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怀和指示,使人不禁思索小小红船如何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航程?小小红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哪些精神密码?手边这本著名作家黄亚洲先生的力作《红船》正好解答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将文学与党史结合的长篇巨著《红船》,以中国共产党艰难创建与早期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为背景,气势恢弘地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艰难创建与发展的历史生动再现,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刻画得淋漓尽致。

《红船》展示的历史画卷自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至1928年井冈山朱毛会师结束,犹如一座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和发展历史的展览馆,在作者笔锋构建的展馆墙上,全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到壮大的历史进程,再现了其劈波斩浪、奋勇前进的艰难与辉煌。凭着对党和党的历史的无限热爱与对文学艺术的不懈追求,作者将党史研究的新史料、新成果仔细甄别、吸收运用,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众多党史研究成果高质量地转化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作品。作品行云流水般的字里行间,思接百年、视通万里,使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叱咤风云的英雄在酣畅淋漓的笔下生动再现。朴实无华的字句渗透着作者精益求精的执著,跌宕起伏的情节、鲜活生动的形象、精妙无比的比喻、雅俗共赏的语言使这部60余万字的历史长篇读来没有丝毫冗长感。该书集思想性、艺术性、真实性、通俗性于一体,是当前最能生动诠释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文学精品之一。

《红船》有着极其深刻的思想性。首先,作者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英雄人物在历史前进中发挥关键性作用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观点贯穿作品始终。作品成功塑造了众多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他们本身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优裕的生活条件,却为了民众、为了民族,不畏艰难险阻,抛家舍业,苦苦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在阽危板荡中坚毅前行;同时又详细描绘了深受压迫和剥削的普通工农大众代表的生活,如石花与石头姐弟、长辛店工人、安源路矿工人群体、湖南农民群体等。正是有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民族复兴的孜孜追求,也才更加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走向美好未来的决心。其次,作品对红船精神进行了全面诠释。作品重点突出先进知识分子在20世纪初所发挥的“民族灵魂和社会精神支柱与先导”的决定性作用,将“红船精神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作了生动诠释。同时,作者对13名中共一大代表各自人生轨迹的描述发人深省,也为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纪念馆时发出的英雄辈出、大浪淘沙的感慨作了最好的注解。

《红船》有着非常鲜明的艺术性。该书巧妙地跳出了革命史、党史题材容易历史概念化、人物脸谱化的窠臼,摆脱了被历史定势束缚的困顿,通过以人带史、以史塑人的方式,将历史发展的规律隐于细节的背后,其跌宕起伏的历史情节、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形象生动的对话语言,都为作品添色不少。情节设计上,注重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环境来阐述历史发展的必然,如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放到共产国际指导、帮助的大背景下来反映,把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孙中山探寻革命出路相结合,把大革命失败和国民党新老右派的活动密切联系起来,从而做到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通过虚构一定的场景来生动反映人物的性格,如毛泽东在长沙讲课时让学生站在凳子上听课的情景,杨开慧在成亲之日拒不坐轿、发表对妇女命运思考的情景,蒋介石在观摩苏联红军战士代表自己的阶级勇猛冲锋时所受到的冲击和震惊情景等;在心理活动描写上,在反映共产党人先贤们追求真理、寻求革命出路的斗争历程时,对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艰辛的心路历程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如朱德要求入党遭拒、万里寻党、坚定信仰、率部上井冈山等过程中的内心活动等;其对话语言,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之间的对话,陈独秀、张国焘、瞿秋白在吃面时关于使用筷子的对话,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对话中表现得很充分。还有蒙太奇式的叙事手法、自由大胆的场景拼接等,也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

《红船》有十分可信的历史真实性。作者海量的史学积淀、翔实的史料运用和严谨的创作态度让作品可读可信。书中既有很多大家比较熟悉的史实,也有读者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为做到描述历史场景多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客观全面,作者费尽心思,从不同角度来审视历史事件,在处理党史人物形象的塑造时,功过是非两分明,既没有因张国焘后来的叛党而一笔抹杀他为党的创建和早期工人运动所作的贡献,也没有讳言毛泽东、周恩来等在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过程中曲折的心路历程。其他如胡适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贡献,共产国际不切实际的指导与陈独秀在国共合作即将分裂、大革命面临失败时优柔寡断的文人气质等都在书中得到真实的反映。

《红船》同时还具有极强的通俗性。用小说的形式表现历史,如果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性,影响面和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红船》在反映日出东方、其道大光的党的创建发展史时,既表现了革命先驱作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应有的敢于为信仰献身、为使命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品质,也展现了他们作为普通人应有的脾气性格、兴趣爱好和喜怒哀乐等人性特点,特别是全书插入了对陈独秀与高君曼、毛泽东与杨开慧、周恩来与邓颖超、瞿秋白与杨之华等的情感生活的描写,将他们的日常生活情趣作了恰到好处的反映,大大增强了人物的血肉感,有效拉近了历史人物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在塑造诸多共产党英雄群体的同时,对维金斯基、马林、鲍罗廷、蒋介石、汪精卫、陈炯明及李达、陈公博、周佛海等各色历史人物也有细致入微的描写。该书还对不少历史细节作了深入挖掘和反映,对大众所关切的人物及传奇故事、历史谜案的解析作了巧妙的回应,如陈独秀与马林之间的恩恩怨怨、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崛起、中山舰事件的前因后果等,起到了很好的解疑释惑的作用。

《红船》是集历史和文学于一体的宏大作品,是迎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份厚礼,它通过对真实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书写、有血有肉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曲折跌宕历史情节的描述,把思想性、艺术性、真实性与通俗性高度融合起来,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找寻到深厚的历史依据。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从上海石库门到延安窑洞门到北京天安门,从嘉兴红船到远洋巨轮到复兴航母,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沿着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遵循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始终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宣示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和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决心信心。品读《红船》,能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近百年辉煌历史,准确理解和遵循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激发中国共产党人勇敢的担当精神,朝着实现中国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懈奋进。(作者:江红英 系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

版权所有:天津市纪委市监察局 技术支持:北方网

网站标识码:1200000037 津ICP备10003376号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